廣西加強溫室氣體立體監測,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2024-12-25
0次
溫室氣體立體監測是“雙碳”工作中碳監測評估的重要手段,也是數字賦能“美麗中國”建設的有力支撐。近年來,為積極響應《深化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設立“碳監測評估專班”,依托衛星遙感、地基通量塔等多源監測技術不斷強化溫室氣體立體監測能力,開展碳污協同及典型生態系統碳匯狀況評估,助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碳監測評估專班”通過整合多源衛星數據和地面校驗信息,有效提高了衛星反演數據的覆蓋度與精度,分析獲取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范圍內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的柱濃度及近地面濃度數據。面上評估結果顯示,2023年,廣西CO2、CH4柱濃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CO2柱濃度增幅與全球背景濃度增幅相當,CH4柱濃度增幅略高于全球背景濃度增加水平。廣西地面NO2濃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CO濃度受2023年春季東南亞極端野火事件影響出現較大增幅。
“碳監測評估專班”進一步利用高分辨率衛星監測分析了廣西工業集聚區、農業集中區等區域NO2與CO受工業排放及秸稈露天焚燒影響呈現的高值特征。高分辨率碳衛星監測結果顯示,CO2柱濃度在部分工業集聚區域協同出現高值,而CH4高值區多出現在農業生產、畜禽類養殖、水產養殖業區域等農業集聚區。國家生態碳匯監測評估試點海洋山通量塔觀測結果表明,桂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總體表現為碳匯,年凈固碳量和總固碳量均比同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高。
利用立體監測高分辨率碳污協同監測可有效提升溫室氣體排放立體監測評估以及生態系統碳匯評估能力。下一步,“碳監測評估專班”將深入推進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一是通過自治區人才發展專項進一步強化碳監測評估人才培養,多舉措高質量支撐提升專班專業技術水平;二是通過推進國家生態碳匯監測試點,先行先試立體溫室氣體立體監測,規劃廣西溫室氣體高精度觀測網絡與立體監測能力建設;三是通過申報廣西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有針對性突破“雙碳”工作監測關鍵科技問題;四是聚焦廣西碳排放熱點及重點生態系統,多渠道拓展監測深度和廣度。通過強化數據挖掘與協同應用,為實現廣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國家“雙碳”工作提供科學支持,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